查看原文
其他

印度为啥总是来挑事儿。。

小声比比的饭爷 炒股拌饭 2021-02-23
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,关注了解更多精彩
最近阿三来挑衅我们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,两边打的挺惨烈的,基本都是肉搏。
印度那边死了小20个人,不过这些印度人不是被打死的,是在山上被冻死的。
讲到到这里肯定有人不信了,这阿三部队后勤保障再差,也不能活生生冻死士兵吧。

还真是这样,印度是一个非常魔幻的国家,常干点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儿。
我们本篇来讲讲为啥明知道肯定被揍的鼻青脸肿,印度还总要来挑衅中国。

01 阿三的小算盘
其实阿三挑衅中国并不是第一次,第一次挑衅是1962年的那次中印战争。
1962是人类距离毁灭最近的一次。这一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,美苏争霸。
当时全球剑拔弩张,很多次只要一个人一个命令,人类就被美苏核武器毁灭了。
中印战争不过是其中一段插曲,起源还要从之前的朝鲜战争说起。
我们知道1950年是朝鲜战争的开始,中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。仗打了三年,直到1953年双方才签了停战协议。
这次战争苏联是外部国家最大的受益者,当时美国深陷朝鲜无力顾及欧洲,苏联则趁机在东欧施加自己的影响力。
三年的空档期让苏联不管是综合国力,还是对欧洲影响力都是与日俱增。
这个阶段的美苏争霸中,美国在欧洲被苏联打的毫无还手之力。
大批欧洲知识分子把苏联当成心中的圣地,义务为苏联获取情报,最出名的应该是“剑桥五杰”。
苏联发现中国在美苏争霸中的重要作用之后,开始大力援助中国。给贷款给武器给技术,还派了大批专家来华做支持。
目标是几年之内帮助中国建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,援助的内容甚至包括最重要的原子弹和导弹图纸。
有人说中苏友谊那个阶段不错,其实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友谊,生活里贵人也从来只帮值得帮的人。
苏联之所以给我们援助,都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争中的鲜血换来的尊重。
蜜月期一直持续到1958年,这一年苏联提出要在宁波建立长波电台,在旅顺组建联合舰队。
中国没有同意,认为这个举动侵犯了国家主权,至此中苏关系破裂,苏联倒向了印度。
1959年4月,印度第一次入侵中国边界,苏联立即向印度提供了15亿卢布的贷款。
1960年随着中印总理级谈判破裂,苏联开始大量向印度提供军事装备。
1960年7月,苏联撤走了对中国的全部援助,并且要求偿还抗美援朝时购买的苏联武器全部货款,还有后期苏联援助的全部装备货款。
当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,粮食歉收,咬紧牙关归还欠款让经济雪上加霜。
老一辈领导人的回忆录里,有一段专门讲过这段历史。

1959年的美国同样站在印度一边,在印度入侵中国边境之后,美国联合北约组织对印度援助了18个步兵旅的全套美式装备。
在印度看来,中国几乎是处在美、苏、印三国的战略包围之中,三面受敌。

美苏两大强国同时在对中国进行封锁,美国航母在东部游弋,苏联陈兵北方。
中国国内正在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,蒋介石在东南沿海积极备战准备反攻大陆。
中国主要战略防御对象是美国和苏联,战略重点主要集中在东方和北方,大兵团都集结在那里。
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

中国如果进攻印度,后勤保障问题会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经济负担。目前中国的经济前景十分惨淡

至少在几年内中国军事冒险的规模和性质会受到很大限制。

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,美苏两大强国同时都在拉拢印度。
军事上大量无偿提供武器装备,政治外交上在国际上也强力支持。
所以印度认为,同时遭受美苏两大强国封锁的中国是最弱的中国。
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对印度的西南方的进攻只能隐忍,不会发生大规模反击。

02 英国人干的好事
近代史大多数事件归结一下起因,基本上只有两点:财政问题和英国问题。
财政问题我们之前讲过很多次,大多数帝国的崩溃都是因为财政崩溃,也就是国家没钱破产了。
比如在《每个王朝末期剧本都是一样的》里,我们就讲过美国的财政问题。
英国问题就更简单了,大英帝国统治世界的精髓是“分而治之”。
作为一个岛国,英国要是单靠军事力量镇压搞统治,军人根本就不够用。
所以对殖民地基本是“分而治之”。大英帝国善于支持或创造社会分化,并引导这种分化和矛盾进一步加深。
每到一个国家他们就煽动少数不满的群体,让少数人和多数人对立,实现分而治之。
比如在南亚大陆先是制造印度教和MSL的对立,伊斯兰势力较弱,就扶植伊斯兰。巴基斯坦从印度就是这么分裂出来的。
然后在印度各邦之间再制造对立,扶植弱者,对抗强者。再在邦内把早就模糊的种姓制度重新确立起来,制造阶级对立。
中印的边境纠纷也是这么来的。
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,英国被迫滚蛋,临走并没有忘记使用自己的小技巧。
除了给南亚大地留下印巴分治,让本来是一个国家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成两国斗个不停。
还给中国和印度留下了一条麦克马洪线,让中印在边境问题上争执不休。
长期以来,中印边境有个传统线,我们一直把这个默认为边境线。
英国人临走把这条线往北挪了一大截,给中印留下了一大块争议地区。
1954年,印度政府通过蚕食策略完全占领了传统线以北,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,也就是红色的中印争议地区。
占领之后迅速设立了东北边境特区,修订了官方地图,想让侵占合法化。
1959年西藏发生了叛乱,在叛乱被平息的当天,印度总理尼赫鲁写信给中国
要求承认麦克马洪线以南9平方公里土地属于印度,还要求中国把一直管辖的阿克赛钦划归印度。
中国政府当然不可能同意,阿克赛钦连接着中国的西藏和新疆,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。
印度被拒绝以后继续推行蚕食策略,不断制造流血事件,中印战争终于在1962年10月爆发了。
印度之所以选择这时候开战,是因为我们处在建国以来最危急的时刻,国际国内环境都非常糟糕。
国内正在遭遇三年自然灾害,台湾的国民党一直谋求反攻大陆,边境上印度则一直进行蚕食前进的策略。
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都在封锁中国,拉拢印度,中国在国际上生存空间十分有限。
不明白被美苏两个大国同时封锁啥情况,可以看看朝鲜古巴,它们都被美国封锁了很多年。
为啥两大强国都在拉拢印度呢?因为不管是对美国还是苏联,印度都是制衡中国的最佳棋子。
美苏印可以从中国的北部、东部和西南三面形成合围。
这样我们除了防守北部的苏联,东部的美国和国民党,还不得不分兵防守印度。

目的是围而不攻打消耗战让中国疲于应付,这样中国就很难发展起来。

在这种背景下,美苏竞相贷款支持印度经济增长,提供军事援助帮助提高军事实力。
不过虽然各种经济和军事援助不断,美苏都反对印度进攻中国。
在朝鲜和中国交过手的美国知道,印度根本不是中国对手。

03 赌一把国运
不过印度并不这么想。1947年独立以来,印度一直以第三世界老大自居。
仗着之前的经济体量和英国主子留下的遗产一路气势如虹,开疆拓土横扫南亚大陆,仗打到哪里边界就定到哪里
之前美苏两大干爹都不同意印度和中国开仗,印度也就一直都没敢动。
那为啥1962年10月印度突然敢动了呢?
因为美苏争霸导致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了,两个大国剑拔弩张,无暇顾及中国和印度了
尼赫鲁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,决定赌一把印度的国运。的想法是趁中国最弱的时候,用中印战争的胜利建立超高威望,推进国内各种改革。
尼赫鲁这个人可以专门说一下,这是印度历史上有名的强人。
在他的领导下,印度收回了被葡萄牙抢占的殖民地果阿,控制了尼泊尔、不丹这些周边小国。
拳打巴基斯坦,脚踢印度土邦,吞并东北七邦,武力驱逐葡萄牙人,俨然是南亚霸主的样子。
在国际上,他提倡不结盟运动,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,在第三世界国家有很大威望。
早在1947年印度独立的时候,这位开国总理定下的目标就是要把印度建成一个有声有色的强国。
为实现这个目标,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如日中天的威望推动国内各种改革。
比如削弱地方的权利,加强中央集权,在国内搞土地改革,逐渐消灭种姓制度,解放妇女等。
这也都是莫迪现在非常想做,却又没办法往前推进一步的东西。需要触及的利益太多了,只有拥有战争权威的开国领袖推得动。
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,努力让印度成为工业和制造业大国。
当时的中国确实是建国以来最弱的时候,也是内忧外患爆发最集中的时候,尼赫鲁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。
印度趁我们内忧外患,通过蚕食运动从中国获得了大块的领土。这种边境胜利助长了印度中央政府的威望,对后续各种改革非常有利。
为推进国内更大的改革,尼赫鲁选择了扩大边境战争为改革保驾护航。
如果这次还像以前一样顺利,印度不光能增加国土面积,还能通过边境战争的顺利树立铁腕政府形象,
后面印度政府推动国内各种触及利益和灵魂的改革,自然也顺利的多。
我们前面说过,印度之所以选择了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进攻,是因为这时候美苏无暇顾及印度。
印度觉得机会来了的同时,中国也觉得胖揍印度的机会来了。
中国是敢和美国打硬仗的国家,会怕印度阿三这种成色的国家么?
之所以一直采取守势隐忍不发,主要是东部和北部美苏的威胁太大了,国内的大兵团主力都集结在那里做防御。
等到古巴导弹危机爆发,美苏冲突加剧。两大强国施加在中国东部和北部边境的威胁几乎同时消失了,教训印度的机会来了。
中印战争以印度惨败告终,战争只持续了32天。之前的坊间传闻是中国军队差几十公里就打到了印度首都新德里。
这次反击战里面,还有个发生在1962年10月底的小插曲。
1962年中印战争第一阶段后,印度总理尼赫鲁已经被打蒙了,到处病急乱投医。
向美苏求援就不用说了,老头子居然还想起了被赶到台湾的国民党。
当时金门炮击刚刚消停两年,蒋光头一听要反攻大陆,一拍大腿说这是好事啊。
国民党代表很快来到新德里,双方会谈十分顺利,老蒋表示我们出人出枪都没问题。
正在尼赫鲁喜滋滋的时候,国民党代表给双方合作加了条备注:打之前有件事要说清楚,藏南那块地是中国的。
尼赫鲁当时看完有点懵,心想这仗打完了,我们还得把藏南交还给中国?那我不是传说中的国际主义战士?
谈判自然是破裂了,老蒋一看合作不成,马上发了个正式声明。
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统治期间单方面提出的,民国从未接受过这条分界线,并且强烈反对英国这项主张。
尼赫鲁这才明白,在涉及国家主权的藏南问题上,北京和台北的态度并没什么分歧。

04 国运被打没了
1962年可以说是中印命运的分水岭,印度的国运在这一年彻底被打没了。
尼赫鲁的想法是借助战争胜利打造铁腕政府,建立超高威望。同时从内部建立国家认同感,然后再进一步推进改革。
这个思路确实是正确的。自打巴基斯独立以后,尼赫鲁这帮人就明白,英国人分而治之带来的遗毒太深。
如果国家认同感搞不起来,未来类似印巴分治这种破事儿就不会断。

不同民族、宗教和种姓的人有机会就会寻求独立,最后印度会逐渐分裂成一堆小国。

所以刚建国这帮印度精英就开始想办法强推土地改革,为的就是镇压地方和宗族势力。

然后把所有的民族宗教阶层通通装进“大印度民族”这个筐里去,让大家对印度公民身份产生认同。

最终用国家主义来彻底替代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,形成印度实质上的大统一。

按照当时的历史背景看,尼赫鲁这帮人差点就搞成了。

真搞成了改革开放就没咱啥事儿了,西南还多了个人口体量接近工业体系完备的大国,多可怕啊。

1962年中印战争失败之后,尼赫鲁试图建立国家认同感的努力回到原点,印度也丧失了国内改革的最佳良机。
美苏两国试图通过印度长期消耗中国,延缓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也宣告失败。
雄心勃勃的尼赫鲁本来期望通过军事胜利来推进国内的各项改革。结果是仗打的一败涂地,导致国运被毁。
尼赫鲁赌国运失败以后,印度很多年都在地上爬不起来。随着他政治生命的终结,印度的各种改革和工业化建设也戛然而止。
印度底层民众也失去了对中央集权的认同,以往畏惧中央政府的各邦地主、资本家和宗教势力也开始放飞自我。
战争失败两年以后,尼赫鲁郁郁而终,大概率应该是被气死的。

印度这个国家彻底陷入了中央政府弱鸡,各省势力割据,地方宗族闭塞的怪圈。

中国在战后也赢得了印度世仇巴基斯坦的崇拜,通过帮扶巴基斯坦制衡印度,消除了对中国安全的威胁。
我们现在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合作伙伴,提供各种技术和军事装备帮助巴基斯坦维护国家安全。
说起来巴基斯坦和印度有一点很类似,都是天子守国门,首都都离边境线非常近。

巴基斯坦首都距离印巴停火线只有100公里,印度首都距离中国边境也只有300公里,而且边境地形对中国非常有利。
这有点类似北宋,宋朝首都北边也是山脉,控制这些山就能形成天然防御。
北宋因为不控制这些山,只能把大兵团集结在首都附近,不然北边游牧民族进攻就是一马平川。
看地形可以知道,我们的西藏也像悬在印度头上的利剑,战略上我们完全是从高到低俯视印度的。

如果失去高原位置,我们打印度就是居高临下,完全无险可守。

在四千米的高地占据绝对优势,火箭炮都可以打飞机了,这对印度是不可接受的。


邻国居高临下,自己无险可守、高地距离自己首都不到300公里,换成谁也难受。
所以印度才会不断尝试吞并和影响喜马拉雅山南边那些小国,尽量的抢占高地。印度死皮赖脸想尽办法抢占藏南爬上高原,也是这个原因。

中印边境冲突长期存在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印度总想解决不利于自己的战略缓冲带问题。


05莫迪的麻烦
莫迪老仙有着和尼赫鲁一样的政治抱负,看看身上的标签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。
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,一个终身禁欲者,还有一只强有力的右手。
莫迪的想法是赶中超日搞大跃进,迅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。
现在印度最大的麻烦,就来自过去几年莫迪太过激进的经济政策。
想搞经济就要学习成功经验啊,其实后发国家成功经验也就那么几条。
加强中央集权,搞基础设施建设,发展制造业,然后就是搞制造业升级,攀爬科技树。
都说要想富先修路,想发展就必须把基建搞上来,莫迪刚上任就拍板砸出个9.8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。
计划有了就要解决钱的问题,钱不够怎么解决呢?收税打包卖东西呗。
印度为筹措资金可谓费尽全力。拼着国内30%老百姓饿肚子也要搞粮食出口,现在印度是世界最大牛奶出口国和第二大果蔬出口国。
甚至拿自家低种姓人群给欧美药企直接搞人体实验。每年致死致残无数,换取大佬们对印度仿制药睁只眼闭只眼。
我不是药神里的仿制药就是这么做出来的,光这笔黑心钱就能给印度创汇200亿美元。
2012年开始印度还大幅提高了税收,全面对外开放了航空、零售、电力和电信行业。一大半国企都被打包卖了,为的是从外资那里筹钱搞建设。
不过外资精的很,对于加工厂、纺织业和各种轻工业这种来钱快投入低的行业热情很高。
对于高投入周期长收益低的基建项目都躲得远远的,没办法印度政府只能撸起袖子自己上。
大力借债投资,通过不断抵押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来找老外借钱。
到去年位置印度已经欠下1.4万亿美元的外债,这个数字是印度GDP总量的一半。
现在印度中央政府每年都得拿出26%的财政收入来还贷款利息。最惨的时候印度连续四次开国库空运黄金到伦敦抵押给英格兰银行,只为换4亿美元还债
莫迪另一个努力的方向是振兴制造业,也就是借钱投资搞工厂。
厂子是搞起来了,可产品得卖啊,卖不出去东西哪有钱还债?
然而印度制造业高端被欧美占据,中端被中国占据,低端被越南这种国家占据,根本没有印度的位置
看看手机这种日常消费品就明白,印度最畅销手机品牌里,除了三星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,根本没一个印度货。

2019年以后借的钱差不多花光了,产品又没打开销路赚到钱,莫迪经济学的后遗症来了,
工业增长创十年最低水平
GDP持续下跌,这还是连路边牛粪都计入GDP当药材和肥料才算出的结果。

印度今年要偿还的债务就占了一大半,这一关非常难过。如果还不上,大概率IMF就要帮他写方案了。

IMF方案出来,大量的印度国企只能被迫私有化,之前多年的努力就会付之一炬。
可以说莫迪这种借债搞经济的操作已经走到了尽头,钱真的借不动了。

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,中国当年能靠着发行地方债搞基建,还能用廉价土地入股搞税收补贴吸引外资。为啥印度却只能砸锅卖铁借钱搞建设呢?
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,我们先后进行了土改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。
这个操作可以把乡绅地主、城市资本家和宗族势力,手里的资源和土地整合到国家手里。

西方国家是在二战前通过殖民掠夺完成原始积累,获得资金实现工业化的。

从殖民体系走出来的新生国家获得工业发展资金,无一例外需要通过土改。

通过土改把大地主手里的土地拿过来分给农民,既能解决农民生计问题,也能从农业获得税收发展工业。

印度没有经历土改,土地私有不属于国家。

没有经历土改的印度,国家和农民手里根本就没有土地,私有产权保护让国家从地主手里征地也变得很难。

大规模工业化还没开始搞就胎死腹中,可不是搞建设只能借钱了,连押地打白条的资格都没有。

另一方面印度想要搞大规模工业化还有个难题是:打破地方势力割据,建立国家认同感。
中国一直是一个大统一国家,在这种背景下形成国家和民族认同感非常容易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更是把56个民族都统一到中华民族这个政治概念下。
印度就不一样了。在独立之前“印度”这个词根本不是一个国家,是个地理概念,就像大家常说的东南亚一样。
独立之前印度由562个土邦组成,你可以把它当成562个小国,独立以后印度采取了联邦制。
联邦制大家最熟悉的是美国,特点是各州权力非常大。除了外交、军事和关税由联邦政府决定,其他方面每个州和一个独立国家几乎没区别。
印度也采用了联邦制,但印度中央政府并没有获得各邦的关税权。
在印度你想把商品卖到隔壁邦是要交关税的。类似你把浙江商品卖到上海,得给上海交关税,不然就不让卖。
而且各个邦里面多以宗族,种性、语言和宗教为界限形成一个个选票集团。
地方豪强们用政府的各种补贴、官位和各种利益和这些集团换取选票维持自己的政治权利。
基本上每个乡镇城邦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集团,中央根本没法往基层伸手,政令不出新德里。
这种土地私有、地方中央高度割裂的状况让印度干啥成本都很高。
卖货到隔壁省关税堪比出口邻国,工业征地价格甚至高过欧洲。
想改变这种豪强割据的状况就要搞土改和税改啊,中央政府控制了钱袋子,地方政府才会听话。
我们也是90年代分税制改革以后,国家把钱都收上来地方才乖乖听话的。
莫迪自然也知道这个理儿,土改阻力太大就先搞税改。取消各邦之间关税,先把关税权收归印度中央政府。
税改自然也遇到了强大的阻力,这东西是各邦利益集团重要收入来源,地方豪强是强烈反对的。莫迪的处理办法是转移矛盾,把主意打到中国头上。
后面就发生了那次618洞朗对峙事件,这次中国差点就要揍印度了。
2017年8月28日,印度把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,中印对峙结束。
税改带来的国内矛盾被边境冲突成功转移,最终莫迪完成了税改。

06 又来挑事了
每次阿三来挑事都是有原因的。
如果说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因为尼赫鲁想推进改革,上次洞朗对峙是因为莫迪搞税改。
这次的中印冲突则是因为印度经济接近崩溃,印度又一次需要转移社会矛盾导致的。
前两天巴基斯坦大使专门谈了这个事儿。

印度因为新冠疫情经济发展全面停滞,社会经济也随之崩溃。
所以故意挑起和周边国家的边境冲突,转移印度国内的社会矛盾。
印度虽然是个穷国,但经济结构却和发达国家很类似。
制造业无法吸纳就业,不是就业主力,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到就业比重的70%。
大量劳动人口涌向服务业导致印度人力非常便宜,很多在用中国机器完成的事儿,在印度基本都完全靠人。
各种低端服务五花八门,共同组成了印度经济的基本盘。
比如洗衣店基本都用人,全程手洗,因为人力比洗衣店便宜。在新德里这样的大城市雇个全职佣人也就五六百块每月。
这种服务很多都是需要人和人直接接触的低端服务业,新冠疫情之下几乎全部停摆。
这些人群现在没有工作和收入,没有吃的。整体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,印度社会处在爆炸边缘
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怎么办?有分裂倾向的省份会不会借机搞分裂?这些危机现在就摆在莫迪老仙面前。
看看这段时间印度的失业率就知道,莫迪老仙的压力非常大。

面对危机,一个合格的政客当然不可能让自己成为愤怒的民众发泄的对象。
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制造事端找替罪羊,然后和替罪羊发生摩擦冲突。
操控民族主义的奥妙在于:首先要煽动民族情绪,要表现出为民做主的样子,化身民族之魂。然后把矛盾升级到国与国,民族与民族,而不是痛苦的老百姓和自己。
国内压力越大,越要主动挑衅扩大事端,煽动国内的民族情绪。
印度长期以来甩锅目标也就那几个:巴基斯坦、穆斯林和中国。
阿三心里非常清楚,中国的战略中心不在他们这边,不会和他们大动干戈。
就是这种投机心态驱使下,遇到内部矛盾需要转移就跑到边境挑衅。

和中国冲突一起,边境开始持续增兵。印度国内都盯着边境纠纷,民族情绪高涨。

完全没人注意国内经济上那点事了,这时候谁不一致对外就是民族罪人。

操控民族主义这套东西在印度屡试不爽,莫迪妥妥的全面转移了舆论压力。


尾声:

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经济没办法及时恢复,后面阿三还会不断制造摩擦,甚至不惜小范围升级事态。

至于有人说会出现大规模冲突我觉得是想多了,大家都是有核国,不是遇到大危机双方根本没有打大仗的可能。

要知道打仗是要钱的,阿三储备的常规弹药甚至没法维持10天的高烈度常规战争。

更严峻的是现在阿三的国家负债率已经超过70%,大量债务即将到期需要偿还,这时候打一仗妥妥的回到解放前。

这次中印冲突都说莫迪有些无力,可能并不是无力,而是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。

莫迪老仙知道,要是印度阿三们再看到他们不想看到的,比如又一次大溃败。国民的信仰和认同感就彻底崩了,比1962年那次崩的还厉害,印度就再也捏不到一块了。

所以印度显然也没想闹大,想闹大就不会把飞机坦克停军营里,一群阿三拿根棍子过来,还被揍得鼻青脸肿的。

后面也就激进的民族主义者闹一闹,然后大家就忘了。可能再抵制一下中国货?砸砸东西?

按照印度人那视财如命的抠门劲儿,情绪再激动也要算算价格。

砸的时候一看,这瓶花露水5块,那瓶3块。咬牙跺脚狠狠心,把那瓶3块的砸了。

之前看过个视频,他们抵制中国货烧了一大堆东西都不值200块。

看完视频我倒是也想抵制一下印度,可是翻了半天,家里也没啥印度产的东西。

真要抵制的话,恐怕得去家门口药店抵制他们卖印度神油了。

全文完!感谢观看,如果喜欢请点在看,或者分享到朋友圈。

延伸阅读:

台湾股市大泡沫

美元的末日狂奔

史诗级大放水和大洗劫

美股崩了,大危机要来了么

两次大危机之前到底发生了啥?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